日本共同社19日援引多方日中消息人士称,日本海上保安厅已经正式启用美制大型无人机“海上守卫者”(MQ-9B)专业实盘配资,用于钓鱼岛(日方称尖阁诸岛)周边的空中警戒与监视。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东京在东海问题上释放的强硬信号。对此,中国军事专家明确指出,如果日本军用无人机擅自进入中国钓鱼岛领空,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,届时后果应由日方完全承担。
报道称,近年来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周边航行已趋于常态。仅在2024年,中国海警就在相关海域航行355天,刷新自2012年日本政府实施所谓“国有化”以来的新纪录。在这种背景下,日本部署“海上守卫者”,显然是要通过无人机长时间驻空,强化对中方维权行动的监视和干扰。
中国海警局发言人多次强调,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,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非法活动。中方将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依法开展维权执法,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。
据日媒报道,日本政府已为2025年度预算划拨415亿日元,用于采购和运营“海上守卫者”无人机。该机型由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研制,是MQ-9“死神”家族的衍生型号,主要执行长时间侦察与监视任务,不具备挂载武器的能力。
“海上守卫者”最大航程约4300公里,可在1万米以上高空持续飞行超过40小时,搭载的光电侦察设备与多套摄像头能够实时传输影像数据。它由地面人员遥控操纵,能替代有人舰艇和飞机,对钓鱼岛海域实施长时间盯防。
不过,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,这款无人机虽然能在任务时间上具备优势,但其飞行速度慢、防御能力几乎为零,在一旦爆发冲突时极易被击落,生存力相当有限。
据报道,“海上守卫者”自今年4月起,已多次在钓鱼岛周边执行飞行任务,负责对中国海警船进行空中监视和图像拍摄。但日本海上保安厅对此讳莫如深,仅以“运用事宜不予评论”回应。
张军社分析认为,日本在钓鱼岛周边投入军用无人机,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。首先,无人机长时间在高空飞行,存在与其他飞行器相撞的隐患;其次,一旦无人机失控或坠毁,极易对海上船只构成威胁。此外,日本一方面散布所谓“中国威胁论”,另一方面却不断采取挑衅性行动,这种“先制造紧张、再谋求扩军”的伎俩,是日本惯常的舆论操控手法。
他强调,日本若派遣军用无人机进入中国钓鱼岛领空,不仅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,更将使钓鱼岛海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。届时,中方必然采取有力反制措施,日本需要为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。
从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来看,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做法越来越激进。部署“海上守卫者”无人机只是最新一环专业实盘配资,其背后折射出的,是日本不断试探中国底线、为自身军事扩张寻找借口的意图。然而,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不会因任何挑衅行为而改变。倘若日本执意挑衅,中方的回应将是坚定且有力的。
中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